蒸發器主要由加熱室和分離室兩部分組成。加熱室的型式有多種,最初采用夾套式或蛇管式加熱裝置,其后則有橫臥式短管加熱室及豎式短管加熱室。
繼而又發明了豎式長管液膜蒸發器,以及刮板式薄膜蒸發器等等。根據溶液在蒸發器中流動的情況,大致可將工業上常用的間接加熱蒸發器分為循環型與單程型兩類。這類蒸發器的特點是溶液在蒸發器內作循環流動。根據造成液體循環的原理的不同,又可將其分為自然循環和強制循環兩種類型。前者是借助在加熱室不同位置上溶液的受熱程度不同,使溶液產生密度差而引起的自然循環;后者是依靠外加動力使溶液進行強制循環。目前常用的循環型蒸發器有以下幾種:中央循環管式蒸發器的結構如圖片所示,其加熱室由一垂直的加熱管束(沸騰管束)構成,在管束中央有一根直徑較大的管子,稱為中央循環管,其截面積一般為加熱管束總截面積的40~100%。當加熱介質通入管間加熱時,由于加熱管內單位體積液體的受熱面積大于中央循環管內液體的受熱面積,因此加熱管內液體的相對密度小,從而造成加熱管與中央循環管內液體之間的密度差,這種密度差使得溶液自中央循環管下降,再由加熱管上升的自然循環流動。溶液的循環速度取決于溶液產生的密度差以及管的長度,其密度差越大,管子越長,溶液的循環速度越大。但這類蒸發器由于受總高度限制,加熱管長度較短,一般為1~2m,直徑為25~75mm,長徑比為20~40。中央循環管蒸發器具有結構緊湊、制造方便、操作可靠等優點,故在工業上的應用十分廣泛,有所謂“標準蒸發器”之稱。但實際上,由于結構上的限制,其循環速度較低(一般在0.5m/s以下);而且由于溶液在加熱管內不斷循環,使其濃度始終接近完成液的濃度,因而溶液的沸點高、有效溫度差減小。此外,設備的清洗和檢修也不夠方便。懸筐式蒸發器是中央循環管蒸發器的改進。其加熱室像個懸筐,懸掛在蒸發器殼體的下部,可由頂部取出,便于清洗與更換。加熱介質由中央蒸汽管進入加熱室,而在加熱室外壁與蒸發器殼體的內壁之間有環隙通道,其作用類似于中央循環管。操作時,溶液沿環隙下降而沿加熱管上升,形成自然循環。一般環隙截面積約為加熱管總面積的100~150%,因而溶液循環速度較高(約為1~1.5m/s)。由于與蒸發器外殼接觸的是溫度較低的沸騰液體,故其熱損失較小。懸筐式蒸發器適用于蒸發易結垢或有晶體析出的溶液。它的缺點是結構復雜,單位傳熱面需要的設備材料量較大。外熱式蒸發器的特點是加熱室與分離室分開,這樣不僅便于清洗與更換,而且可以降低蒸發器的總高度。因其加熱管較長(管長與管徑之比為50~100),同時由于循環管內的溶液不被加熱,故溶液的循環速度大,可達1.5m/s。列文蒸發器的特點是在加熱室的上部增設一沸騰室。這樣,加熱室內的溶液由于受到這一段附加液柱的作用,只有上升到沸騰室時才能汽化。在沸騰室上方裝有縱向隔板,其作用是防止氣泡長大。此外,因循環管不被加熱,使溶液循環的推動力較大。循環管的高度一般為7~8m,其截面積約為加熱管總截面積的200~350%。因而循環管內的流動阻力較小,循環速度可高達2 ~3m/s。列文蒸發器的優點是循環速度大,傳熱效果好,由于溶液在加熱管中不沸騰,可以避免在加熱管中析出晶體,故適用于處理有晶體析出或易結垢的溶液。其缺點是設備龐大,需要的廠房高。此外,由于液層靜壓力大,故要求加熱蒸汽的壓力較高。